Navigation menu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admin

黄泰元策划--在糖烟酒周刊2007山东食品高峰论坛演讲内容(4)

  几十年来,中国不规范的市场环境衍生出许多的市场机会,这些机会可能来自体制转型产生的政策真空,也可能来自行业井喷式发展带来的市场契机,也可能来自腐败产生的权力寻租。在这种环境下,寻找市场缝隙、发现机会,并迅速整合资源、抓住机会,企业就能发展。甚至只需要政府一个批条,企业便能获得稀缺性资源。

  利用运作手腕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寻觅机会进行套利,许多企业往往活得无比滋润。

  但是,“机会导向”的经营思路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靠它实现原始积累是可以的,但依靠这难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以机会为先导,什么赚钱干什么,会形成“跟风”,最终必将出现行业竞争的同质化。还会导致企业的多元化,形成臃肿虚胖的企业,最终资金链绷紧而至崩溃。

  在传统营销的年代,广告公司总是告诉企业,只要投广告,业绩就会提高。而且投得越多,业绩会越好。投入广告之后,品牌的知名度确实会上升,业绩通常会都会提高。但是请不要看到短期的成长曲线就乐了,因为“业绩”不等于“利润”。何况,就算赚到钱,您知道钱都到那里去了?全花在更多的电视广告上了!

  企业还有另一个致命的误区就是“没有降价就卖不动”。降价,其实是企业黔驉技穷时的避难所,而降价更大的忧虑就是会引起价格的全面崩盘。如果有人到现在还执迷不悟,还迷信传统营销的“广告战”和“价格战”,建议您干脆把钱投到公益事业去更有价值。

  许多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有机会就上马,没有科学的战略规划,当机会来临时,没有一个战略指导下的理智的取舍。很多企业发展心切,甚至出于攀比、斗气等某种“虚荣”,制定并实施了超出企业承载能力的战略步骤,有的还干脆是一念之思便付诸行动导致失去自我控制力。在机会主义导向下,不断低水平重复原有思路。产业越做越多,规模越做越大,但实力并没有多大提高。

  我们今天居住在地球村,各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使世界统一市场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扩大。贸易的全球化、资金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将居住于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们拉得很近,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强烈。

  无庸置疑,中国已经从“世界最大的工厂”逐渐转型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有多达十三亿的消费人口,这是人类历史上及全球经济史上从没有过的经验。为了争取这十三亿的消费者,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更激烈,当然包括垂涎中国市场已久,却一直受限于法令的国际级超级竞争者。中国加入WTO已经6年了,随着WTO协议进程的推移,以前限制外商的种种条款将会一一放宽,这对外商是一个利好,却国内企业却可能是一个严酷的挑战。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中国将进入真正的市场经济,再也没有政府的保护伞,玩的也是国际规则。

  在第一线的市场竞争上,跨国公司渠道下沉,更加贴近消费者。从上游的资源争夺到下游的渠道控制,到消费者的品牌忠诚等大打出手。许多跨国公司在铺设完善的渠道同时,在各级市场都做好了激烈价格战的准备。许多跨国公司的产品线已经涵盖了从高端到低端各价位的产品。就食品业来讲,我注重观察周围的消费市场,发现许多品类的第一品牌已经被国外品牌占领,碳酸饮料有可口可乐,薯片有乐事,奶粉有雀巢,饼干有达能,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的越来越小。

  在西方成熟市场,一种产品一般被4、5个领导品牌瓜分。中国食品市场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中小企业在大的跨国公司的挤压下,如果不做主动的战略调整,生存将越来越困难。

  现在企业大多都明白要制定差异化战略,希望用差异化从竞争对手中跳出来。但是,好多企业的差异化都是盲目的,搞得很怪异,怪异化不是差异化。

  大街上熙来攘往的消费人群,表面上在购买同一种商品,但实际上消费目的和消费心理各各不同,也就是说顾客所买的可能是根本不同的东西。购买一瓶白酒,有的购买的是酒的味道,有的购买的是酒的历史和附着在历史之上的情感,有的则更多的附加了地位、声望这些附加值。购买一包饼干,有的购买它的营养价值,有的购买它的包装温馨舒适,有的购买它的分量合适,有的甚至在购买初恋的情感记忆。这种与顾客购买目的和心理的契合决定了他是否作为最终消费者。作为生产者,企业的机会就来自创造差异,把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让消费者一见钟情。

  在一大群野马之中,如果赫然出现一只斑马是幅怎样的景象?肯定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能做到这点,你的企业也就掌握了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