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admin

物资交流会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我出生在浦南一个小镇上,并在那里生活成长。本来就是一个很僻静的江南小镇,加上后来倡导移风易俗,所以连春节都是冷冷清清的,唯有举办物资交流会那几天,才是小镇最热闹也是我们这些小男孩最开心的日脚。

  物资交流会一般一年举办一到两次,每次三五天或十天半月不等。地点就在半里长的东街上。是时,本镇的,邻镇邻县甚至邻省的商家纷至沓来,在街中央搭起帐篷摆起摊头,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琳琅满目;与此同时,卖膏药的、卖老鼠药的、唱小热昏的、套老爷的、玩杂耍的、民间草台班子等等也蜂拥而至,真可谓商贾云集,沸反盈天。那几天,镇上的市民、四乡八里的农民络绎不绝地涌向东街,一时间人头攒动,万人空巷,好一派热闹景象!

  物资交流会说到底是旧时庙会的延续,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通过举办物资交流会的形式,用以促进地区间互通有无,繁荣市场,不能不说是一种旧瓶装新酒的有效举措,所以每次物资交流会都会受到当地民众拍手欢迎。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小把戏来讲,除了得到家长从交流会上为我们买来吃的穿的和好玩的东西可以享用外,更重要的是交流会给我们带来了开心。开交流会那几天,除了到学校上课那几个钟头外,我们前呼后拥,几乎是整天疯玩在交流会上的。怀里揣着大人给的几个零花钱,一会儿去小热昏那里买块梨膏糖,一边品尝一边听他颠三倒四地吹,一会儿又去套老爷地摊上买来几只藤圈,争先恐后地套那些心爱的彩塑泥像;一会儿挤进人堆看卖膏药的在那里玩手劈石片颈卷钢筋,一会儿再去摊头上买些臭豆腐干、烘山芋什么的大快朵颐……什么功课呀烦恼呀全都忘得一干二净,全身心融在交流会带来的快乐之中了。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物资交流会也曾停办过几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搞改革开放,物资交流会就又回来了,不过那时我已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县城工作。与我浦南老家一样,那里也办物资交流会,一年一次,年年不落。因为是县城,规模就更大,整个一条县城南北大街全搭起了帐篷,绵延数里。因为是改革开放之初,县上对此特别重视,“政府搭台,经济唱戏,文艺助力”之类的标语随处可见,高音喇叭里播的是县剧团的秦腔剧目,吼得惊天动地,把个物资交流会炒得红红火火,轰轰烈烈。因为从小对物资交流会情有独钟,那几天一有空我便要约上几个朋友去街上逛上一圈,多少买点东西提回家去,有时还钻进某个摊点的帐篷,点上几个小菜要上几瓶酒水,撸起袖子划拳行令,那个爽啊!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从县城调到银川,从此与物资交流会不得不说声“拜拜”了。后来退休回沪定居,十几年忙于含饴弄孙,有时还抽空在电脑上敲点文字,就少有闲情逸致去关注身外之事。前些日子,闻得区招商市场在举办商品展销会,心想商品展销会不就是物资交流会吗,便情不自禁地去了那里。结果大失所望。实话实说,展销会上的商品是够丰富的,天南地北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可问题是会上有的,平时商场里都有,会上没有的,网上倒可能有,更何况过去物资交流会上的那种喧嚣气氛和热烈场面却影踪全无。

  不知道老家镇上和我生活过的那个西北县城如今还办不办物资交流会,我真的很想再去逛逛那种充满着人间烟火和浪漫情调的集会。(朱正安)